就“法官集体嫖娼”需正视的压力
“上海高院法官集体嫖娼”视频引起震荡,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网络举报、不雅视频,如果只注意到这几个元素,把“法官集体嫖娼”事件看作又一起网络举报太过简单。有些问题确实需要正视。
这些年,普通民众因对正常渠道失去希望,进而自己动手,以另类方式维权的事例不算少。它体现为个体一种无奈、激进的选择,但大多都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对应的是公信的巨大流失。对于上海的这起事件,重要的不是倪某的动机,而是曝出的问题是否是事实。
爆料人倪某,从普通民事案件,到质疑审判公正,再到搜集不公证据,中间经历着一个又一个转折和过渡。一个本该在正常司法体系内消化的简单案件,却意想不到地变成推倒后面一系列问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最开始,各方就工程造价认定不一致,法院败诉判决,倪某还只是心有不服,但他仍然寄希望于用上诉和申诉的方式讨回公正。然而,当一切尝试失效,当令人质疑的信息传出,对个案的失望转而成为对司法体系的失望。于是,拿起摄像器材,跟踪、偷拍,他当上了“福尔摩斯”。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要通过彻查法官嫖娼,确立司法公信力,自有必要,但不全面。事实上,从事件的来龙去脉里不难看到,它牵涉着公正、信任、权力规范、公职人员道德等不同层面的问题。而且,从我们的现实来看,这些问题或许并不为法院独有。无论是权力失范,还是公权人物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的失守,在不少事件中都有呈现,而且绝不只是个人道德和操守问题。
现在这个时代,不只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更是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就是要发声,人人都有摄像机,则是要找证据。发声只需要观点和态度,找证据则是获得事实,这是对更基础领域的进入。
过去,人们受到不公,心有不满,忍气吞声是普遍现象,现在,人们对自身权益的敏感,声张权利的强烈程度,已大有不同,这对权力运行、公务人员的行为提出的要求更大,释放的压力更大。不要说有切身利益诉求的民众,就是一般民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也已一去不返。
你不作为,民众就自己动手,你不正义,民众就自己去找正义,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可能遭遇的就是民众的摄像机,民众为权力行为随时留底。人人都有摄像机,这是新的压力环境,公共权力逼得普通人去当侦探,普通人能够当成私家侦探,这是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