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变恶性消费人情资源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热闹非凡,被一帮子朋友的拉票刷得一塌糊涂。届时, “朋友圈”变“拉票圈”,拼实力变成拼人脉。除了暑假大热的“萌宝大赛”,近年来,朋友圈里还活跃着其他系列的“求投票”评选活动。如“优秀员工”系列的评选、“最美人物”系列的评选……这一系列地活动都催生了一大批“拉票族”。
侦探公司注意到,很多拉票活动都是由商家一手策划的,其实并没有任何权威性,表面看来市民似乎能得到实惠,但是实际上礼品只是一个幌子,许多网络投票的背后还存在着利用评选活动套取他人个人信息从事非法活动的行为,甚至“花钱刷票”还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对此,社会学家周孝正表示,此类以公开渠道开展评比并存在拉票可能的评选活动,其不具任何权威性,有可能构成诈骗。
“它与传销有点类似,都通过‘杀熟’方式,实现自身利益。”周孝正说,这样的拉票行为应该要被批判,这其实是一种不诚信行为,比“道德绑架”的危害更严重,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者表示,拉票本身并不构成什么问题。拉票活动是否存在问题,首先要看规则本身。如果明令禁止拉票,开展“君子之争”,再去拉票,就是一种违规行为;其次,要看拉票方式,如果是在朋友圈发布一条消息,号召大家去关注活动,并帮忙投票,那么这种“泛众化”的拉票也并不存在问题。因为举办活动本身,就是要引起关注。
“但如果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拉票,这就存在着道德绑架的成分。因为如此拉票是以个人之间的情感作为一种压力,要求别人去做某种有利于自己的选择,那是一种对人情资源的恶性消费。”喻国明说。
喻国明表示,投票本身要表达的是个人真实的自主意愿,但如果给投票施加一种要求,的确是对人情资源的恶性使用。如此“变味投票”,不值得提倡